
碳盤查流程圖與第三方認證解析|企業如何有效啟動盤查作業?
2025-05-06在全球碳中和浪潮下,「碳盤查」與「碳足跡」已成為企業永續管理的兩大關鍵工具。許多人常混淆兩者用途與流程,實際上,它們服務的對象與方法各異。本文將以碳盤查流程為主軸,並深入比較兩者差異,幫助您正確定位減碳策略,邁向淨零目標。
目錄
碳盤查與碳足跡的核心差異
碳盤查(Carbon Inventory)著重於整個組織或企業在營運過程中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,涵蓋範疇一、二、三的排放源。而碳足跡(Carbon Footprint)則聚焦於單一產品從原料取得、製造、使用到廢棄的整個生命週期所產生的排放。簡言之,碳盤查關注「企業營運」,碳足跡則關注「產品生命週期」 。
碳盤查流程五步驟
要有效進行碳盤查,可依循以下五個步驟:
- 邊界設定:明確定義盤查的組織範圍與營運邊界,確保盤查結果的完整性。
- 數據收集:蒐集各項活動的能源使用量、原物料消耗等數據,作為後續計算的基礎。
- 排放計算:依據國際標準(如ISO 14064-1)計算各項活動的溫室氣體排放量。
- 報告撰寫:整理盤查結果,撰寫碳盤查報告,內容應包括邊界設定、排放源說明、計算方法等。
- 查驗與揭露:可選擇委託第三方進行查驗,提升報告的可信度,並對外揭露,展現企業的減碳承諾。
碳盤查 vs. 碳足跡:四大面向一次看懂
項目 | 碳盤查 | 碳足跡 |
---|---|---|
盤查對象 | 整個組織(公司、工廠) | 單一產品或服務 |
涵蓋範疇 | Scope 1、2、3 | 原物料→製造→運輸→使用→廢棄(全生命週期) |
目的 | 掌握營運排碳熱點、設立減碳目標 | 評估產品碳效益、滿足消費者/市場要求 |
適用標準 | ISO 14064-1、GHG Protocol | ISO 14067、PAS 2050、CFP制度 |
兩者並非對立,而是互補關係。企業應先進行碳盤查建立基礎,再針對產品展開碳足跡分析,逐步擴展碳管理深度。
為何理解碳盤查與碳足跡的差異至關重要?
了解碳盤查與碳足跡的差異,有助於企業針對不同目標制定相應策略。例如,若目標是提升整體營運的碳效率,應著重於碳盤查;若目標是降低特定產品的碳排放,則應進行碳足跡分析。此外,隨著國際供應鏈對碳足跡的重視,企業需同時掌握兩者,以滿足不同利害關係人的需求 。
結語
碳盤查與碳足跡雖有不同的焦點,但皆是企業邁向永續發展的重要工具。透過完整的碳盤查流程,企業能全面掌握自身的碳排放狀況,進而制定有效的減碳策略,提升競爭力,並為全球氣候變遷的緩解貢獻一份力量。
碳盤查專業證照與實務術語完整解析,點此了解更多『碳盤查流程全攻略』
想更了解 ESG?歡迎追蹤我們的粉絲專頁,掌握第一手永續趨勢、實務技巧,還能與我們互動、獲得專屬建議!『樂禾永續FB粉絲專頁』